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 第226章 会议与拉壮丁

第226章 会议与拉壮丁

第226章 会议与拉壮丁 (第1/2页)

次日东城区。
  
  总政治部大楼。
  
  门前伫立着两座哨卡,哨卡之间连接着三道红白色相间的栏杆。
  
  八个身着军绿色制服的警卫员站在两侧,军姿站的挺拔笔直,眼睛炯炯有神,来回扫视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之中,冷峻的脸庞在清晨稀薄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坚毅。
  
  警卫员们双手紧握着胸前那把枪口漆黑,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的56式冲锋枪。
  
  右腰间甚至还配备了今年最新设计生产的80式冲锋手枪,这款手枪仿造于德国毛瑟M1932冲锋手枪而设计,可以在短短数秒之内,射出所有子弹。
  
  但凡有不法分子胆敢闯入,冰冷的枪口射出炙热的子弹,将其击毙。
  
  身后则挂着三枚手榴弹,一枚信号弹,一个单位子弹等装备。
  
  即便是一个排的兵力,在这八人的交叉火力下,也讨不到好。
  
  因为这里是总政治部,是军委的政治工作机关,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组织进行政治工作。
  
  总政设有组织、干部、文化,宣传、保卫、纪检等部门,是解放军的四总部之一。
  
  地位极高,非常重要。
  
  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
  
  “混沌~”
  
  “羊羊肉馍……”
  
  远处繁华的街边小店,白色水蒸气蒸腾不休,各色食物层出不穷,早起的人们吃着早饭。
  
  远处的街道路口,驶来一辆上海牌,挂着总政车牌的黑色轿车,缓缓抵达总政门口。
  
  为首的警卫员看见车牌号,心神一凛,立刻抬手敬礼:“首长好!”
  
  “同志们好。”
  
  车窗滑落,一个头发花白,带着眼镜,气质凌厉冷硬的老太太出现在眼前,语气淡淡的回道。
  
  “放行!”
  
  三道栏杆依次打开,小车缓缓驶入总政治部。
  
  门口的人行通道,前来参加会议的同志络绎不绝的穿梭。
  
  其中就有在BJ市作协担任职位的大作家王蒙,他身侧还站着几个中作协,市作协以及文联的领导。
  
  “那位是?”
  
  王蒙踮起脚尖看着远去的小车,好奇的问身边的中年男人。
  
  “总政的江副部长,这次的军旅采风会议由她批准。”
  
  中作协的领导解释道。
  
  关于军旅采风的事情,早在年前的文艺工作者会议上就有提及。
  
  这几天总政经过会议决定,通过了这次军旅采风,于是向各大文艺单位下发了通知,邀请参加会议。
  
  他们此次也是前来参加这次会议。
  
  “原来如此。”
  
  王蒙心中了然,又问:“有传言说这次不仅军旅作家要去,外界的作家也要上前线是真的吗?”
  
  “开完会应该就知道了,不过我想应该采取自愿。”
  
  领导摇摇头。
  
  “自愿的话,应该没多少人去,毕竟南疆前线可是真的在打仗。”
  
  王蒙失笑一声,关系到身家性命呢。
  
  不过提到军旅,他倒是想起一个人,那个小子不就是从部队里出来的吗?
  
  他会去吗?
  
  话说回来,他倒是挺期待程开颜能写出什么样的军旅作品来。
  
  也只是期待而已,毕竟军旅作品和其他作品之间的差距还是蛮大的,写得好其他作品,不代表能驾驭军旅这个题材。
  
  而且能写,不代表能写得好。
  
  想到这里,王蒙跟上领导的脚步进入总政大院,“看看这次军旅采风是个什么情况吧。”
  
  ……
  
  另一边。
  
  小车驶入总政大楼,在侧面停下。
  
  整个停车区域空空荡荡的,仅有零星几辆。
  
  在这个年代,单位配车已经有了明文规定,但依旧只有单位的大领导才有这个资格,才敢配车。
  
  “下车吧,等下开会由你来主导,让我看看你写的章程如何。”
  
  车厢内。
  
  老太太手中拿着柔软的黑色布料,仔细擦拭着眼镜镜片,表情平淡的对身侧小女儿说道。
  
  组织作家上前线采风,可大可小。
  
  去年的组织规模就已经不小了,今年还要继续扩大,扩大到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作家上前线采风。
  
  即使一个地方里出两三个,那也是好几百人。
  
  这样一来,即便是江云霞身为副部长,也要严阵以待。
  
  但她愿意给小女儿一个机会。
  
  “我知道了妈,我不会让您失望,我也绝不会输给蒋婷。”
  
  宁秋月眼中满是自信,她紧了紧怀里的公文包,浑圆丰挺的乳儿,都被挤压得从衬衣扣子之间的缝隙里溢出。
  
  公文包里,是满满当当的文件。
  
  自从前两天从母亲江云霞这里得到应允后,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机会。
  
  在母亲,在工作上得到认可,甚至是从国际航空总公司更进一步的机会。
  
  宁秋月在国际航空总公司虽然是个中层领导,但没有实权,甚至悠闲到好几个月不去上班都没人知道的那种,就连下属都没有几个。
  
  更何况这段时间蒋婷连续两篇论文刊登,一时间和她那个便宜侄子程开颜,俨然成了学术界新星。
  
  这让一直以来自持身份高贵,从小到大都是周围人的视野中心,自认能力不下于蒋婷的宁秋月如何能忍受。
  
  于是在得到老太太的认可后,宁秋月当天晚上就扑在这个计划上。
  
  她熬了两天两夜,这才规划好军旅采风详细计划,甚至还低头找来了在文化部工作的大嫂唐明花帮忙查漏补缺。
  
  “你有自信就好,要不是你当初自暴自弃,被王自儒耽误了,不然你现在的成就绝对远超阿婷。”
  
  江云霞语重心长的说道。
  
  “我知道了,这次就让蒋婷的侄子来帮我,完美达成这次作家前线采风任务。”
  
  宁秋月轻笑一声,她现在就迫不及待的想看到蒋婷那个女人听到这个消息的表情了,肯定很有意思。
  
  其实她也没想到,对谁都那么冷淡蒋婷,居然会因为便宜侄子而向自己的低头,接受自己的威胁。
  
  “你什么时候不把阿婷当做对手,你就算成功了。”
  
  老太太没有看她,自顾自推门下车,她头也不回丢下一句,径直离开。
  
  宁秋月脸色一沉,默默跟了上去。
  
  趁着开会前的时间空档,宁秋月就在老太太的办公室里,再次将做好的计划稿通读一遍,争取做到滴水不漏。
  
  上午的会议,在总政四楼大会议室举办。
  
  邀请了总政不少部门的领导前来,此外还有中作协,BJ市作协,以及武装部的领导前来参加会议。
  
  毕竟是涉及到前线部队、作协以及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由不得总政不重视。
  
  一大清早。
  
  整个总政部就已经像注入动力的机械造物,一个个零部件转动了起来。
  
  各个部门的领导准备着发言稿,时刻准备上台发言。
  
  干事们拿好学习小本,准备做好会议记录。
  
  上午十点,会议如约开展。
  
  宁秋月跟在江云霞身后,走向会议室。
  
  楼梯尽头不远处的走廊上。
  
  十多个身影正扶着栏杆,看向远处城市的景象,亦或者围在一起聊着天。
  
  其中一个头发花白,身材微胖,看起来六十多岁的老头,引起了二人的注意。
  
  刘白玉。
  
  自1936年开始创作,著有《风风雨雨太平洋》,散文《长江三日》、《日出》等,其中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中国人民的胜利》获1950年斯大林文艺奖一等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