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天心古道(史思明之死)
第233章 天心古道(史思明之死) (第1/2页)”那么,唐朝叛将史思明他是怎么死的呢?“罗门生教授说啊?
”这个?史思明,他报应来的也很快啊,唐朝安禄山身死儿子安庆绪了那个之毒手后,不久,史思明他同样也给自己的儿子那是都给去深给去杀死了啊,这个啊,那可是明明是那个之天意啊?”
凤雏先生说啊?
”上元二年(761年),也是一个夜晚。
史思明突然从一场噩梦中醒来。他满身冷汗,心有余悸地将身边的伶人叫醒,说起当时的梦境,一时尿急去了厕所。
恰在这时,一场政变发生了。
大将骆悦等人秘密见到史思明的长子史朝义,对他说:“我们和您都面临被杀的处境,自古以来就有废立君王之事,请您召见宿卫曹将军共商大事。”
史朝义低着头犹豫。骆悦又说:“您如果不听劝的话,我们今天就归降李氏,那样您也就完了。”
史朝义落泪,抽噎着说:“诸位好好处理这件事,不要惊吓了我父亲。”
骆悦等人只好找来值宿警卫的曹将军并说服他,无论如何要弄死史思明。
史朝义最终点头。
大将骆悦带着一班人提着武器闯进史思明的居所,一路上刀光剑影,谁敢阻拦就用刀劈剑刺,史思明听到动静,立刻跳墙逃命,当他跑到马圈时,被身边的人出卖,指出了他的去向,史思明赶紧跨马逃跑,却被骆悦的侍从箭射中胳膊,活捉并软禁起来。
史思明询问是谁作乱,得到的回答是“怀王”。
史思明当即大声呼喊怀王(指史朝义),对他道:“早晨我说错话了,活该被捉。可是杀我太早,使我不得至长安。”
史思明又对史朝义厉声喝斥:“你可以囚禁我,别落下杀父的名声啊!”
史朝义在骆悦等人的协助下活活勒死了史思明,用毡毯裹尸,用骆驼运回洛阳。
史思明的下场是挺惨,不过这也都是其咎由自取。
史思明生性残忍而且多疑,经常滥杀无辜,对部下冷酷无情,动不动就诛人九族,造成手下人人自危,更是寒了自己最懂事的孩子的心。
史朝义作为史思明的长子,经常跟随史思明带兵,恭谦谨慎,性情温良,对父亲尊敬,爱惜属下。
将士们都恨爱戴他,可是如此优秀的史朝义没有得到史思明的宠爱,反而面临被父亲杀害的危险。
有一次,史思明派史朝义攻打陕州,途中史朝义的兵马遭到唐军的袭击无法前进,史思明不问青红皂白差点将史朝义等人诛杀。他说“朝义怯,不能成我事”,史思明的简单粗暴令史朝义十分惶恐。
另外,史思明和安禄山一样,都偏爱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史思明偏爱的是自己的小儿子史朝清,他早就想杀掉史朝义立史朝清为太子,并且将自己的这些想法说给手下的人听,听到消息的这些人都为史朝义鸣不平,他们将听到的都透漏给史朝义,并支持史朝义将残暴的史思明杀掉取而代之,也免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他们谁也不想活在担忧自己和家人的脑袋随时搬家的恐惧中,可是,史朝义并不忍心杀害自己的父亲,直到又一件事情的发生。
也就是史思明被活捉的那天早晨。
当时史朝义依令正在修筑城墙,因他看到士兵们疲惫就让士兵们暂歇,正好被巡检的史思明看到,史思明不问青红皂白就对史朝义破口大骂道:“汝惜士而违我令邪?”还咬牙切齿地威胁说:“朝下陕,夕斩是贼。”意思就是等史思明攻克陕州,就杀了“此贼”(史朝义)。
史朝义听了史思明的话非常害怕,他太了解自己父亲了,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残暴之徒。一个从骨子里透露着来自并超越突厥人的原始的血腥和野蛮。
他一脸凶相,看一眼就令人不寒而栗,他和安禄山是同乡兼铁哥们,精明好学,懂六种语言。
史思明是个老赖,33岁那年,为逃债,去了奚族地区,被当地人活捉。他擅长说谎,对此他说到:“我是大唐王朝派来与你们的大王和亲的使者,你们若杀了我就会大祸临头的”
就这样他见到了奚王,骗取了奚王的信任,受到贵宾之礼的待遇。
奚王畏惧唐王朝的势力,为表感谢,派了100人跟着史思明去拜见大唐皇帝。
史思明想要擒住奚王帐下的大将琐高将功赎罪,就哄骗奚王说:“大王派去的人虽然不少,但我看多是浅薄之徒,让这些人去见天子怎么行呢?听说大王帐下的琐高才能出众,可担此大任,何不派他来?”
奚王不敢反对,就让琐高带着手下300人跟随史思明去而去。
史思明心口不一,将借刀杀人之计玩的炉火纯青,他偷偷派人告平卢守将裴休子说:“奚族人派琐高带领一队精锐将士来朝拜我大唐天子,说是感谢,其实是来偷袭平卢的,赶紧杀掉他们!”
裴休子信以为真,将琐高手下的300人杀了个精光,独留琐高一人当人质。
就这样,史思明把琐高押送到幽州节度使那里,节度使见史思明竟然拿下奚人最有才能的琐高,就对史思明产生由衷的佩服,并上奏朝廷上奏大赞史思明。就这样史思明通过连环骗,在仕途上平步青云,还被提拔为将军,获取了皇帝赐汉名“史思明”的荣耀。
史思明为达目的残忍至极不择手段。
就在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时,令史思明经略河北。史思明就像个恶魔般,带着部下剽掠抢夺,杀人取乐,就连手无寸铁的百姓他都不放过。大唐裨将张兴被俘,史思明想让其归附,不从,就锯杀了张兴。
安庆绪杀了安禄山自立为帝后,史思明觊觎安氏的老窝范阳,那里有堆积如山的珍宝让史思明垂诞三尺,他想扳倒安庆绪将范阳据为己有。
当安庆绪被唐军打败,逃往邺郡(今河南安阳)时,史思明趁机跟进,他一面重兵防备,一面派使者招抚安庆绪的麾下大将北平王李归仁(率军逃亡范阳),李归仁率领的曳落河、六州胡人归附史思明,他们一路掠夺的财宝都被史思明没收,李归仁率领的同罗部不服,史思明就对其发兵,击杀三千余人,轻松进入范阳,他不断扩充兵力。
安庆绪得知史思明的兵势盛猛,心中不免担忧焦急,他想除掉史思明。史思明早就对安庆绪的弑父称帝心存不满,可实力不允许他蛮干,毕竟安庆绪杀安禄山这件事,安庆绪一直对外宣称安禄山是上山修仙去了,因而叛军是依然拥护安庆绪的,史思明决定归顺唐朝,避祸为福。
虽然安庆绪称帝了,但不久就被唐军打败,灰溜溜逃往邺郡,在邺郡扩展军备,他想东山再起。
毕竟人家是安禄山的儿子,不差人脉。安禄山的老部下蔡希德、田承嗣等人纷纷来加入他的阵营。
安庆绪发现这些人群中并没有史思明的影子,就严重怀疑史思明对他有二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