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台阁生风
第三十章 台阁生风 (第1/2页)“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往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后汉书仲长统传
未央宫,尚书台。
如今内外朝官之中,就属司徒马日磾最为权重,在中台辅政理事时,他当仁不让的坐在主位。此时他指了指案上放着的几分由平尚书事荀攸草拟的诏书,神情冷淡的说道:“这可不合规矩!”
“怎么?”太尉董承转眼看看草诏,又端详着马日磾,状若不知的说道:“诏书有问题?”
“自孝武皇帝设尚书参预机务、光武皇帝事归台阁以来,朝廷大事哪样不是出于中台决议?我等既为录尚书事,为陛下辅佐政务,自当尽心竭力,图效牛马。”马日磾望向董承,直接表示了不满,说道:“尚书台若仅为承制写诏,那从太学唤几个善属文的太学生过来就好了,又何必劳烦台省诸公!”
他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皇帝这么做已经是削夺了尚书台参政议政的权力,只把尚书台当做一个写诏书的部门,尤其是在大司农、少府等外朝官愈加权重、而六曹尚书不断势弱的今天,尚书台连一个执行部门都算不上了。如果任由此事发展下去,那他们这个录尚书事的头衔便毫无价值,马日磾本以为最是爱慕权力的董承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怎料他却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司徒这话我不赞同,尚书台设立之初,不就只是为了承旨写诏的么?”
马日磾听董承话里有揶揄的意味,脸色早变了,却硬着头皮说道:“如今尚书台已经不是最初时候的尚书台了,台阁枢机,这是朝廷制度。太尉要知道情势,如今也是为我等打算!以后若都是如此,那我等还算什么辅弼之臣?”
董承毫不避讳,点头道:“司徒的意思是,又要与陛下来一次抗辩。”
皇帝绕过尚书台进行决策不是一次两次了,以前要么都是细枝末节的事情、要么就是紧急的事情需要即刻下诏,众人也都忍了。可这一次明明知道录尚书事的三公都在尚书bn公,却不肯派人来传他们去宣室商量,这可是变动地方制度的大事,皇帝居然就和两个近臣其中的贾诩还不算近侍,商议了一会就拍板决定了。
这未免太把朝廷大事看作儿戏,也未免太草率,太不把尚书台的职权放在眼里了。
尚书台自司徒马日磾以下,即便是与马日磾等人形同陌路的新尚书令杨瓒,在此事上也与马日磾有着共同利益。他们既是不想让皇帝那么草率随便、不经大臣商量就变动制度,同时也不想眼看着自己手头的权力遭到削弱,都想着借此提出n。
可董承的那句话却让众人都尴尬了起来,他们不约而同的想起了当初皇帝也是绕开录尚书事的三公及中台决策,径直召集外朝官打算推行盐铁专营,那一次同样招致了几乎所有臣子的反对,甚至掀起了一次皇帝登基以来最隆重的廷议。
结果如何,所有人都知道了。
众人想起那次风波之后的结果,本来底气十足的他们一时都泄了气,有些后怕的互相张望,即便是马日磾本人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董承看到这里,心里忍不住嗤笑了一声:马翁叔,就你还想学黄子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在黄子琰手上吃过一次亏,难道还会再跟着你吃一次亏么?
众人一时陷入僵局,心里既是担忧聚众n的成效,又不愿眼睁睁的看着中台的权力就这么被皇帝更移到别处,这可是皇帝夺走尚书台批奏之权、将行nn移归外朝官以来,对尚书台的第三次削弱了!再削下去,尚书台可就什么都不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