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苇中双禽
第四百三十三章 苇中双禽 (第1/2页)“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杂曲歌辞暗别离】
江对岸是一片枯黄的芦苇滩,几乎有两个人高的芦苇仿若钩戟长铩,森然林立,因风吹低的芦苇互相摩擦,发出柔和的沙沙声,几只白色的沙鸥在其间飞进飞出。
此处东渡芜湖、北望牛渚,又位于庐江与九江二郡相会之地,位置关键,本该是正对着芜湖的一处紧要渡口,合该重兵把守。可眼下却荒芜得看不到一点有水寨驻扎的样子,甚至连一个船只靠岸的渡口都没有,以前此地犹有人烟,自袁术至淮南后,民政荒废,灾荒横行,江淮饥民大批南渡,这才造成了如今气象。
刘由略扫视了眼这片不受重视的江滩,斥候出身的他一到陌生的环境就会下意识的观察打量,他的目光也比常人更敏锐,所以当他的视线透过层层叠叠的芦苇丛往不远处张望过后,视线忽的一缩,像是发现了什么。可很快他又将视线收了回来,面色如常的冲刘晔拱了拱手,客气又疏离的说道:“前路迢迢,凶危莫测,刘君宜好自为之,自行保重。”
“承情,承情。”刘晔温和的笑着,也冲对方回了一礼。
刘由看到对方如此温和的态度,忽然欲言又止,这个精悍的军司马显然犹豫了会,但到底还是没有开口。他的任务是护送刘晔抵达江岸,此时作别之后,便携着护卫与船夫再度乘船扬帆,不一会的功夫便移到江心去了。刘晔若有所思的往江中那一动不动的扁舟看了一阵,然后带着两三个肩抗行李的苍头,沿着江岸慢慢朝西走着。
未走多远,芦苇丛中便密集的传来一阵马蹄声,江淮少马,跟盛产骏马的西北高门比起来,在扬州能同时驱策起十几匹马的,已经可以算是豪强了,就算一般的盗匪都没有这个待遇。
像是早有预料一样,刘晔在原地停住,很快便见到一行十数骑呼啸着从芦苇深处窜了出来。这十来个骑士无不是锦衣少年,仪表堂堂,为首一人更是体貌魁奇,一脸正派。
“什么时候来的?”刘晔也不客套,用一种熟人的语气说道。他将两手负于身后,显得毫无防备,一柄做工精致的玉具剑自然而然的从他腰侧探出白玉制的圆形云纹剑首,精致繁复的白玉饰、颜色暗沉的鲛鱼鞘,将这把大有来历的玉具剑衬得清贵无匹。
对方的目光全然不在这柄宝剑上,而是动作敏捷的翻身下马,几步迈至刘晔身前,开口便笑,语气像是埋怨道:“我在芦苇丛中特意铺设了蔺席来等你,酒温了又温,你却这时候才到。”
“多说了几句话罢了。”刘晔淡淡揭过,随口又说:“既然早就来了,适才何不露面?”
“我就想见见那孙家大郎的胸襟有多大,对你有没有歹意。”那人眼神不经意的往江上一瞥,正好瞧见仍随波飘荡在江上,不曾移动分毫的扁舟,扁舟之上,似乎有一人正站在船头往这边凝望。
他轻笑一声,伸手往后招了招,很快便有一个锦衣少年牵了几匹马来,接着又有另外两个少年策马往江边行去。只听身后的江水中哗啦啦的传来几阵水声,两三个赤条条的汉子从寒冷的江水里钻了出来,他们都是水性纯熟,在刘晔从对岸登船起行的那一刻便开始潜入水中跟随看顾。秋寒水冷,再精壮的汉子也抵不过刚出水的寒气,好在他们才打了几个哆嗦,便有人奉上厚氅与温酒。
在江心处的刘由远远地观望到了岸上的情形,背后突的升起一阵寒气,这一伙人神不知鬼不觉的跟在他们的船只周围,甚至连他们什么时候换气都不知道。幸好自己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