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这里是江南啊
第二百八十六章 这里是江南啊 (第2/2页)这是湖尾镇,从名字就可以得知,这是庆湖的尽头。也是庆湖区最远的一个乡镇。经过并不繁华的小镇子,再往前开一小会儿,就到了小杨的故乡,石牌村。
看见有陌生的车辆开进村里,没有下田干活的村民们不禁问问,小杨打开车窗,和乡亲们打着招呼。柳鹏程是一句也没有听懂。
终于到了小杨家的鱼塘。这哪里是什么鱼塘啊,简直就是个小湖,面积非常大。而且更为难得的是,这个鱼塘与庆湖是相连的,也就是说,这里面是活水。
鱼塘是村子的最西边,边上还有一个农家院,院子里是一所三层小楼。这个小院子又正好在山脚下,可谓是依山傍水。大概是听到了汽车的声音,一位五十多岁的高个子老人从屋里走了出来,大笑着和从富康上下来的兄弟三人打着招呼。小杨的弟弟妹妹也和老人打着招呼,看起来非常亲昵。
小杨介绍这位就是他堂伯父,也就是他父亲的亲堂兄。柳鹏程两口子也上前打招呼。
由于柳鹏程事先说好了,小杨就介绍这是他的同事,朋友,还有他爱人。
堂伯父对柳鹏程两口子的到来也表示了热烈欢迎。直把他们往屋里让。
坐在院子里,吃着白沙枇杷,桑甚,野樱桃等时令水果。大家一起聊着天。柳鹏程这才知道小杨为什么这么宝贝自己的弟弟妹妹。这两个孩子都在平洲青云山试验高中上学。这是平洲最好的中学,也是江南省最好的中学之一,历史可以追朔到始创于北宋时期的青云山书院。几百年来,张载,小程,王阳明,曾静等多名大儒曾经在青云山书院修养、讲学。
雍正时期,由于受到了曾静的连累,青云山书院曾经被迫关闭,乾隆初年又重开。小杨的弟弟杨雷还建议柳鹏程有时间去他们学校看看碑林。上面有几百年里从青云山书院走出的62位进士,同进士的墨宝!
而小杨这两个弟弟妹妹也不白给,甚至可以说是出类拔萃。弟弟杨雷在高一实验班奥赛班,妹妹杨蕾在高一英才班清北班。柳鹏程用怀疑的目光看向小杨,小杨摸摸自己的脑袋:“柳哥,我的智商都被我妈给他俩了,我念书真不行。不骗你!”
趁着他们聊天的功夫,堂伯把全套的茶具搬了出来,给他们沏茶喝,倒不是什么好茶,是他自己在房后的不知名野山中采集的野茶,也是自己炒制的,虽然味道远远称不上醇厚,但是胜在口味清新,回口甘甜,别有一番风味。
交谈中柳鹏程知道,堂伯就是原来的村支书,后来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跟不上形势了,主动让贤给年轻的退伍兵。堂伯母是镇上中心小学校的语文老师,去镇上参加他们学校一位老师的婚礼,还没有回来。
堂伯还有一儿一女,儿子在闽省空军某部服役,是地勤人员,已经签了三期士官。女儿有文化,是平洲卫专毕业的,在庆湖区医院口腔科当护士,已经结婚了。女婿是经人介绍的,是市农业局直属的庆湖水产研究所的技术员,江南省农大水产专业毕业的本科生。
喝了茶,uu看书茶香洗去了赶路的疲惫。小杨他们三个开始带着柳鹏程他们两口子“干正事”了。网虾子,捉螃蟹,钓鱼!鱼塘边响起了年轻人的笑闹声。
下午的时候,小杨的大伯母回来了,歇了一会之后,就开始收拾他们的战利品。活蹦乱逃的虾子,炒韭菜最为鲜美,横冲直撞的螃蟹当然要清蒸。鲫鱼煲汤,奶白色的汤汁鲜美醇厚。白鱼油淋,口味香甜。再打发小杨他们兄妹三人上山去挖点竹笋,用厨房梁上挂着的腊肉一炒,便又是一道用来待客的好菜!
酒是堂伯自己酿的糯米酒,酒劲儿不大还有气,酸酸甜甜的,好像是饮料。小杨提醒柳鹏程两口子这酒后劲儿非常冲。于是柳鹏程喝了一杯尝尝味道。倒是沉娟好像是真当成饮料了,喝了不少。
临走的时候,柳鹏程给大堂伯留了两条软包大会堂香烟和两瓶五粮液作为礼物。大堂伯也没有推辞,哈哈笑着说:“你是公安局新来的柳局长吧,你不用看那个笨蛋,我还用他告诉?他从小到大有几个事儿能瞒过我的!你们弄的那个风暴真好,昨天镇子上那几个二流子都被派出所收拾了!真好!”
告别了堂伯老两口,小杨带着柳鹏程两口子去看石牌村的“石牌”,那是一座真的石头牌楼。时间应该很长了。柳鹏程费力地认着上面的繁体字。“大明万历四年.....御赐进士及第,榜眼.....”
回去的路上,柳鹏程开着车,沉娟小脸红扑扑的,一首首地背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这里是江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