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独立的契机
第215章独立的契机 (第2/2页)这一下,可是把另一个重大问题给引爆了,国企到底能不能破产!
谁都没有想到,仅仅是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京二机的情况竟然糟糕到了这个的程度。就整体而言,合资厂是有着大量的资产的。别的不说,单纯就是挂靠在合资厂下边的利华公司,他的资产就是以亿为单位计算的。
可问题在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分公司,那是侯大林的独资企业,真要是昧着良心把这个企业的资产给“吞”了,没有人能下这个命令。
这个分公司,可不是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真要是个小企业,那吞了也就吞了。可利华公司无论从知名度,到技术能力,再到产业规模,那一样也比一个京二机更值得关注。
一旦他们要是做出这样的事情来,那外资一看,卧槽,原来你们的招商引资,抱得是这样的目的!那以后在想从国际上吸引投资,那是想都不用想了。
在这个时候,一些人都有点儿在心里恨起了侯大林来,觉得他之前的做法实在是欠妥,生生把一个大型企业,给逼到了这个程度。
侯大林自然也能听说这样的闲言碎语,甚至在一些人找他谈话的时候,也是从话里话外的表明,让侯大林放京二机一马,你好我好大家好,能有什么不好呢?
可偏偏的,侯大林就是不按照他们的剧本行事。如今的是改革的初期,这些人还没有这样的意识。那侯大林就是要给上上下下的人补上这么一课,让他们看看,真正的国际资本可不是上帝广布的福音,他们是要吃肉喝血的。
这次京二机的事情,他操作的还是很简单的。当初谈的是合资,后来合资变成了借款,京二机的股份,也是用来做抵押的。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京二机已经不可能再经营的下去了,就是上级紧急的给京二机输血,或者给他大量的任务订单,也已经来不及让京二机及时的把当初的借款还上。
处分上级调用一大笔外汇,帮助京二机把外债还了,否则的话,每多拖一天,就是一大笔的违约金。
这一天,上级经过了一番的讨论,最终还是决定履行当初的约定。当初规定的是用京二机百分之四十五的资产,用来抵押借来的外汇。如今钱还不上了,那就只能用东西抵账。
紧接着,商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领导小组就入驻了京二机,开始和侯大林派去的人一起,对京二机做起了清算工作。
厂房,机械设备,土地,车辆,仓库的物资,甚至是已经住满了人的家属楼,都在这次的清算范围之内。
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场清算工作才算是结束。整个京二机被剌掉了一大半,几乎整个厂区,都用来作为这次的债务赔偿了,留给原来京二机的,只剩下堆场的一小半,还有堆场后面的一排平房和一个后门。
就这,京二机还要腾退出来一栋家属楼,作为赔偿使用。
把分了房子的工人都赶走?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别说京二机的干部们做不到,就是市里的工作组同样做不到。
但是就这样让京二机的人话国家的钱,给自己谋福利上级领导那是无论如何都过不了心理关的。
最终,所有的京二机的厂领导们,都被勒令把房子退出来,不想退也行,那就选择辞职,两样东西你只能选择一样,想两样都占?美得你!
当然这些房子也不可能给侯大林,当然,就是给侯大林,侯大林也不可能要。这特么是多么得罪人的事情啊,虽然他是这件事的主谋,但他全程都是隐藏在幕后的。他谈判的对象一直都是京二机的直管部门,而不是直接针对京二机。
这些被退出来的房子,上级有的是办法消化掉。然后换成现金,哪怕是人民币,用来偿还给了侯大林。
就这样,侯大林用了千万美元,耗时两年,终于在政策上打开了一个缝隙,让他的利华公司,获得了一个可以独立出来的契机。
是的,这仅仅是一个契机。事情到了现在,利华在名义上还是合资厂的一个分厂,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企业。
尽管现在掌管这个合资厂的京二机,只剩下了了几间库房,但只要是有个挂牌子的地方,人家就还是京二机。
侯大林咋清偿工作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立刻就开始了自己的运作。他先是找到了主管部门,对目前闲着的京二机职工问题表示了关心。京二机的工厂他是有了,但是没有工人那也是白搭不是?
如何让新到手的工厂尽快的恢复生产,这就成为了摆在双方面前的另外一个问题了。尽管主管单位觉得侯大林这次的做法非常的不友好。但这事儿怎么说呢?当初人家也是想着老老实实的搞合资来着呀,奈何京二机的一群干部不争气,非说人家没有管理权,没有决策权,搞不好合资工厂。
后来才改用了京二机喜欢的模式,变成了借款。可是两年的时间过去了,看看京二机的惨样,众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就是这些领导对京二机问题的最好诠释。
可不喜欢侯大林,就否定他的这个提议吗?那当然也是不行的。如今京二机的死活已经定了,可是京二机里面几千名职工怎么办,这才是让主管部门最头疼的问题。
虽然可以调到其他单位消耗一部分,可是这个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这么多工人的就业安置,那可不是一个好处理的工作。如今社会上待业的人不要太多了,那些人都还没有安置成功呢,要是再填上这么多,那市里的工作就更加的没法做了。
“侯厂长,你们利华能接收这些工人吗?”主管领导只是用了很少的时间,就做出了选择。那就是尽力让侯大林把这些工人都给接收了。
“领导,全部接收那是不现实的,我们会尽量接收其中的一大部分,一些不利于工厂未来发展的,我们是不要的。”侯大林表情没有改变,全部接收那怎么可能?那不是在找工人,那是在找大爷!
“哦,那具体是怎么个章程?”领导可不是啥也不懂的人,同样有过工厂管理经验的他,这个时候问的非常细致。
“领导,我们的招聘虽然是面向社会的,但京二机的工人以前就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当时是用熟不用生。不过在招收前,我们肯定要进行一些考核,只要是职业技能和思想方面没有问题,我们就一定会接收。”
“嗯,这是应该的,任何一个工厂,招工肯定都是要进行技能考核的。”领导跟着说了这么一句。随后就问道:“那工龄的问题你们是如何考虑的?”
侯大林见领导这么问了,索性,他就把公文包拿起来,从里面拿出了厚厚的一本文件,上面是这次方案的全部实施细则。领导把这份东西拿在手里,仅仅就翻了两页,他的表情就变得认真起来。
从目录上看,第一项就是职工招收办法,第二项就是工龄及其退休职工安置方案。
在这个方案的后面还有一行字是用括号括起来的“建议稿”三个字。这说明这个文件一定是一个有别于目前国家对待正式职工的方法。
领导没有在关注其它内容,直接就安装页数,翻到了相应的篇幅,认真的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