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伤绷五内
第18章 伤绷五内 (第2/2页)王韦一嗫嚅着:“是……是……”
“你这种取巧试探的做法,实际上是自作聪明,肤浅。”刘文龙毫不留情。
“我……“王韦一的脸颊一阵红来一阵青,两只耳朵嗡嗡作响。
刘文龙严肃地:“我问你,你对古诗文中的‘意’、‘象’有何见解?”
王韦一庄严地回答:“意象是古诗文艺术的精灵,是寄托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
刘文龙探询地问:“倘若由你参加市大赛,你会怎么做?”
王韦一一本正经地:“倘若由我参加市大赛,定然要在参赛前加倍刻苦学习古诗词,勤修苦练。在苦练中寻找渐悟的契机,由外进内,由浅人深,捧个奖杯回来!”
刘文龙追问:“你说该如何作苦练修习,寻找渐悟的契机呢?”
王韦一依循余伟文传授的儒家统教学法作答:“就是要明解趣入诗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趺宴默,舌柱上腭,心注一境’,才能达到息妄修心,这是通往渐悟、启发智慧之路。”
刘文龙摇了摇头,坦言指出:“你如今习诗所至的地步尚未认识诗的本质,仍是隔岸观火,未得精髓。或以浅俗的言语来作譬喻,是只到门外,未人门内。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必须得当下认识自己的悟性,看到自己的天聪。在任何时候,于每一个意念中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万种法则是相通无阻无碍的,一样真了,则样样都真。万种境界,都相同如一。相同如一的本质,就是真实的。如果有这样的认识,那就是至高无上的诗道。”
“请校长,点......点化......”王韦一颤抖着问。
刘文龙叹了口气,道:“世间是读诗易,参诗难;参透诗的意境,见精髓难呀!须知,修诗的至高境界靠的是自己的悟性,而并非可以靠人作点化。这样吧,你回去再好好想一两天,想到了新的诗再呈来给我看看吧。如果你新作的诗能够真正认识诗的本意,我就考虑推荐你。”
“嗯。”王韦一点头应诺时,已是骨架将散,浑身不听使唤。
王韦一咬紧牙关,好不容易才支撑起双脚,当走出刘文龙卧室后,双脚已无法继续再支持了,只好用手扶着文化长廊的墙壁,一步一步艰难地挪着,朝高三1班男生宿舍而去。
不知走了多久,王韦一也不知道是怎样回到自己床位的。
这一晚,王韦一思潮乱涌,“那诗不行,那就再作一首出来吧。横竖有两三天的时间。”
一连三天,王韦一绞尽脑汁,人也消瘦了许多,但他无法将新的诗想出来。
这点说来并不奇怪,皆因贴在文化长廊上所作的诗已是他心迹的升华与悟性的至高表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