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百年
第140章 百年 (第2/2页)这种声势浩大的大合唱,是华夏人抵挡不了的,现场的观众心中热血油然而生。
太燃了!
这首歌,太适合在春晚上唱了!
就在他们以为这首歌会在最高潮直接结束时,突然在舞台边缘的暗处,打出一束逆光。
照出了一个身着长衫、编着辫子的轮廓。
那是一个正在伏案写作的读书人,他完全没有察觉到周围的一切,只是笔走龙蛇,快笔书写着内心的激愤。
忽然,他像是听到了什么,抬头看向了对面。
他的面庞很年轻,却因为过度的思虑与憔悴的表情,显得苍老了许多,甚至早早就有了一些白发。
当看到这些少年时,他愣了一下,像是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直到听到这些少年们的集体朗诵,他才如释重负地笑了,泪水却不自觉地流下,怎么也停不下来。
甚至毛笔尖上的墨点滴落在身上也浑然不觉。
他跟着少年们一起念着,声音很低,又很慢,像是在重复,又像是在喃喃自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看到这里,所有观众都愣住了。
这是……梁启超吗?
这一部分完全是默剧,除了他最后的自语,没有一句台词。
现场的观众只能看到他的身形和轮廓,但是电视机前和网络直播间的观众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他的微表情。
这是王朗找到的戏骨演员。
梁启超写作《少年中国说》时只有二十七岁,但现代人普遍显年轻,再加上这个年纪的演员还担不起这种表演,所以找了一位戏骨老师。
他的表演太有感染力了,哪怕一句台词也没有,也能让人瞬间潸然泪下。
尤其是看到少年时,那段笑着落泪的表演,层次极其丰富。
那个时代的人,说是飞蛾扑火也不为过,他们完全是在如墨的夜色中摸黑前行,看不到一丝光明。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迷了路,有人掉了队,更有无数的人沉眠在这无边的夜色里,没有等到黎明。
如果能让他们看到这一幕,该有多好。
舞台两边的灯光一明一暗,少年们在明亮的聚光灯下,满是朝气。
而他却在逆光之下,只有他本人的轮廓稍微亮一些,背景却是一片黯淡。
正如彼此所处的时代。
但如今却在同一个舞台上,来了一场跨越百年的交互。
王朗是电影导演出身,擅长的就是用镜头语言调动观众的情绪。
这种反差和对比,他可太会拍了。
刚刚听了歌有多热血,有多激动,现在就有多难过,要的就是一个大喜大悲。
这种激烈的情绪对撞之下,让很多观众被这把猝不及防的大刀给刀惨了,眼含泪花,节目效果实在太过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