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第428章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第1/2页)“不过怎么打,又是个问题。”上级领导陷入沉思。
就在他冥思苦想之际,匆匆的脚步声从外面传来。
但在看到上级领导之后,拿着文件的秘书便立刻停下步子,安静地等候在一旁。
直到夜风渐亮,他才忍不住小声地提醒道:
“领导,该休息了。”
听到耳边传来的声音。
沉浸在对战争的模拟和推演中的上级领导才回过神。
他摆了摆手,道:“今天我晚一点回去,你先去休息吧。”
每拖一天,夏国的处境便危险一分,所以必须尽快地找到解决方案。
“那我先和您说个好消息吧。”秘书望着他的眼神,便知道自己劝不动了。
平时的时候,他还可以劝劝。
但一旦有正事,谁来了劝都没有用。
“哦,什么好消息,是不是李暮又搞出了什么东西?”上级领导脸上露出一抹笑容,道。
他本来是没有心思听这些的。
可一想到和李暮有关,还是决定听一听。
毕竟每回这个年轻人,都能带给他和这个国家不一样的惊喜。
见状,秘书连忙汇报了一下今天在车研所举行的立项大会,以及后面秦风递交上来的建造方案。
他们那边讨论过后,最终的决定是暂时在车研所内让李暮研究半年。
然后去郊外兴建一处研究基地,把人都调过去,专供李暮的新式坦克研制。
如此一来,足够安全,也足够隐秘。
就是进去了不太容易出来。
在听完秘书汇报的前段,上级领导还是非常高兴的。
李暮既然说了夏国能造出超越M帝和老大哥的新式坦克。
他便相信其一定能够成功。
虽说时间长了些,但并不打紧。
有希望时,未来总是令人充满期待。
打个比方,就好像那段二万五千里的路上,忽然有个人跑来告诉他,49年建国的一样。
“倘若如此,那么现在开战,是不是并不合适。”上级领导心中微思。
只不过很快,他就将这个念头抛在脑后。
未来是未来,现在是现在。
战争不可能等到他们准备完善了再去打。
“领导,您看怎么回复秦风领导?”秘书等了半天,没有等到回复,小声地尝试询问道。
这件事情上级领导不点头的话,下面也没有办法执行。
闻言,上级领导回过神,想了想,道:
“建造研究基地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不过不能因此影响李暮的人身自由,将他拘束在里面。”
“新式坦克和战斗机虽然重要,但他还有比这些更加重要的研究项目!”
秦风交上来的计划他基本上是比较认可的。
只不过让李暮担任总设计师没问题,却不能按照惯例,将之长期留在研究基地。
否则影不影响李暮的个人情绪不提,恐怕下面的一堆研究所也会有意见。
……
次日,早。
李暮洗漱锻炼完后。
便开始在书房整理目前手头的研究计划。
新式坦克昨天刚刚开完立项大会,内容足够那些专家教授们消化几天,倒是不用急着过去。
比较重要的反而是宋文聪那边,12个钱五师介绍过来的人,必须重视起来。
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想将这批人留在京都。
宋文聪已经说过不提,黄之前等人,都是现在以及未来国内重要战斗机的研发人员。
有他们帮助的话,歼-10的诞生之路,无疑会轻松许多。
“还有电影工业的问题,回头得去和丘领导提一提。”李暮接着想道。
作为未来的文化输出主要手段之一,电影还能带来不菲的收益。
以前国内的孩子只能看外国大片,现在轮到国外的小朋友们看看夏国大片了。
……
一直在书房待到中午11点左右。
关建民从外面带回消息,说了宋文聪等一行人的事情:
“上面会再安排你们进行见面,时间由你来定。”
这个结果倒是没有出乎李暮的预料。
他想了想,这件事宜早不宜迟,于是将时间定在了明天。
……
确定了时间之后,李暮便动身前往装甲兵科学技术院。
来到门口。
出示证件之后,便被警卫放行进入了院中。
往里走了没两步。
远远的便看到了朱雨生带着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的老人迎了上来。
一边走,朱雨生一边笑道:
“我就知道你今天会来,所以早早地便在这里等着。”
他昨天开完立项大会后,也算是对李暮的研究风格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以其雷厉风行的性格,必然不会耽搁。
车研所那边刚刚开完会——当时全场所有的专家教授听了半天满脸茫然的样子可十分令人印象深刻。
这种情况下,连着开会的概率并不大。
所以他便来了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这边。
“对了,给您介绍一下,这是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的院长,彭垄。”朱雨生继续介绍道。
闻言,李暮看向一旁的彭垄。
后者立刻上前伸出手,道:“李顾问,久仰大名了!”
“您客气了。”李暮笑着和对方握了握手道。
一旁的朱雨生插话道:
“李顾问,您先跟我们来,我们好好和您介绍一下这里。”
他心里还想着怎么把李暮拉到自己这边。
虽说秦风那里的态度十分明显。
但只要没有将事情落在文件上,那就还有可以操作的空间。
左右不可能昨天才开完会,今天就做完决定吧。
“参观就先免了,我这次来主要是为了昨天在立项大会上提出的125毫米滑膛炮的事情。”李暮直接道。
朱雨生愣了愣,然后看向身后的彭垄,道:
“既然李顾问有需要,彭所长,你现在就去调集所里的研究人员。”
“好。”彭垄重重地看着点了点头,旋即立刻转身离开。
做完这些,朱雨生才将目光转向李暮,道:
“李顾问,我带您去会议室。”
……
彭垄的动作十分快速。
10分钟左右的功夫,便带着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里几位武器系统方向的研究人员来到会议室。
简单地熟悉了一下人名之后。
李暮很快进入正题,看向彭垄道:
“不知道彭所长能否割爱,让他们跟着我研究一段时间。”
“当然,研究的地方目前应该还是在这里不会变。”
“倘若研究成功的话,也会有贵院的一份功劳。”
他说完后。
彭垄先是看了看朱雨生,然后道:
“李顾问您说的这是什么话,如果能对您的研究有帮助,此事自无不可。”
虽说人还没拐来便搭进去了一些,但只要能拉进和李暮的关系,那就是值得的。
不过他们这边三言两语决定了那些研究人员的去向。
让其反倒有些不乐意了。
一个40多岁的研究员站了出来,道:
“所长,这事儿您是不是应该问一问大家的意见。”
有人带头,其他的人虽然没有说话,但也纷纷表示了不满。
毕竟李暮的名气大是大,却和他们的研究方向无关。
让他们跟着其进行研究,这不是开玩笑嘛。
“意见,你们有什么意见?”彭垄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道:
“跟着李顾问研究,可是多少人求都求不到的机会!”
刚刚开口的研究员看了看李暮,然后郑重道:
“李顾问,我们不是在针对您,只是术业有专攻。”
“如果是计算技术方面、钢铁冶金方面,我们都完全信任你。”
“可这是坦克的武器研发,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干的。”
他的话虽然听起来让人觉得有些冒犯。
然而确实只是在实事求是。
对于李暮,他们每一个人都相当敬重。
可敬重是一回事,盲目的相信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知道大家的想法,不过我希望你们能够我一个机会,来说服你们。”李暮笑着道。
他并没有在意对方的态度,反而相当高兴。
科学依据,需要的就是这种敢于质疑一切的精神。
“您请说。”研究员道。
既然李暮要解释,他们不可能不给面子。
毕竟朱雨生和彭垄还在一旁站着,眼睛都快被瞪了出来。
李暮道:
“我打算研制125mm的滑膛炮,并且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研究方案。”
他说完以后。
研究员并没有说话。
见状,彭垄着急道:“老张,你说句话啊,闷着做什么?”
“李顾问,目前我们主流的炮弹,是线膛炮。”张姓研究员沉吟了片刻,然后道。
火炮问世之初期,不论是前装炮还是后装炮,都是滑膛炮。
但是人们逐渐发现滑膛炮存在精度差、射程近的缺陷,为了改变这些不足,加上火炮技术、铸造技术的发展,在炮膛内壁上打造膛线。
这就是线膛炮,也是现在夏国59式坦克上装备的武器。
直到64年左右,M第和老大哥先后发明了可以通过炮膛发射的炮射导弹,才慢慢改变了这一情况。
不过直到70年代,线膛炮和滑膛炮之争,才以后者的绝对优势获胜告终。
虽说线膛炮固然有精度上的优势,但是坦克炮更主要的是强调穿甲性能,打得再准,无法穿透装甲防护,那还是没有任何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