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759章 就准备了二百万
第一卷 第759章 就准备了二百万 (第1/2页)“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
“我帮你解决。”
“一会你大胆叫价。”
宋思铭知道潘建国的可是,是什么意思,当即对潘建国说道。
“大胆是多大胆?”
“三万,五万?”
潘建国试探着问宋思铭。
“五百万以下,随便叫。”
“五百万以上,看我眼色。”
宋思铭给出具体的数额。
“五百万?”
潘建国被吓了一跳,“宋乡长,你没跟我开玩笑吧?”
“没开玩笑。”
宋思铭答道。
“可是,钱从哪里来?”
潘建国又问。
“有投资商出这个钱。”
宋思铭解释道。
“投资商?”
“哪来的投资商?”
宋思铭之前可没跟潘建国,提过投资商的事。
“刚刚联系的。”
“青山古城背后的大老板。”
“五百万,一千万,对这种级别的大老板根本就不叫钱。”
宋思铭对潘建国说道。
一听是青山古城的大老板,要投资他的酒,潘建国紧张的心情,疏解了一些。
这几天,他也是关注了一下和王寨乡有关的新闻,青山古城一期的投资额可是高达三十亿。
五百万,一千万,和三十亿一比,确实微不足道。
另一边。
王培基一进会议室,就跑到郑元吉面前打招呼,“老领导,您也在啊!”
“王培基?”
“怎么是你?”
郑元吉则是故作惊讶。
而后,便向身边的几个副主任,介绍王培基,“王培基,原青山市制酒厂技术部的部长。”
“技术部部长?”
别的副主任,没觉得有什么,但谭成义却是心中微动。
与潘建国竞争青山醇商标的人,竟然是潘建国原来的领导,针对性未免太强了,这真是巧合?而不是有人故意为之?
“你这是下海经商了?”
谭成义思考的时候,郑元吉故意问王培基。
“老领导,我早在十多年前,就下海经商了。”
王培基顿了顿,说道:“青山市制酒厂破产后,市政府虽然给我们这些中层干部,安排了新的工作,但新的工作,和酒没有任何关系,您也知道,我是搞技术的,不想浪费了这一身本事,所以,主动辞职,自己办起了酒厂。”
三言两语,王培基就把自己被开除的事抹了过来,顺带着,把自己形容成一个技术型人才。
可事实上,他的技术都在嘴上。
完全是靠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才成为技术部部长,真让他去酿酒,他说不定能把酒酿成醋。
不过,这些不重要,只要国资委这些人,认为他会酿酒可以了。
而郑元吉更是对王培基的专业水平,进行认证,“当初,青山市制酒厂卖得比较好几款酒,包括现在还在市面上流通的青山醇二十年,都是在王培基的主导下,研制,开发,制造出来的。”
谭成义不知道王培基过去究竟怎么样,但郑元吉把王培基捧这么高,分明就是挤压潘建国的获胜空间。
在出价相同的情况下,大家肯定会倾向于王培基。
这让一向将郑元吉视为人生偶像和学习榜样的谭成义,内心越发动摇。
宋思铭第一次联系他的时候,曾告诉他,潘建国和郑元吉有矛盾,当时他还是信誓旦旦地保证,郑元吉绝对不是因私废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