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放眼长远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放眼长远 (第2/2页)因为有了宁卫民的指示,而且皮尔卡顿大厦的建设项目,顾明海也是参与者之一。
所以他看到的东西自然和别人不一样。
没错,这里是够荒僻的,门口的公共汽车也只有一两路。
简直让他忍不住想唱一曲最近刚流行起来的那首歌,“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
可也正因为这样,这个工厂才不会要出什么高价来。
尤其宁卫民还对他有言在先,万贯家财,不如烂地十亩。
万贯家财总有一天花光,烂地却是每年都有产出。
既然这里距离电子一条街那么近,只要真像宁卫民所说,这里已经成了政府圈定的重要科技产业扶植基地,用不了一两年,就一定会迎来爆炸式的发展和扩张。
那么真要改建成市场,肯定沾光啊。
到时候,哪怕放羊似的出租,没点头脑地收租,也能没风没雨混个温饱。
何况这个厂子的规模也不算小了,办公地点是个占地两千多平米的三层楼,稍微改造一下就能用。
估计加固下结构,再加盖一两层也不是大问题。
厂房和库房也是现成的,还带了一大片院子空场可以加盖建筑物。
厂房窗户整一下,电线电灯重新拉一下,一个车间就能放得下四十来户大柜台。
这个地方全部面积大概有八千平米,真要推倒盖起商场来,起码也能追上一半的天桥百货商场。
除了门前太冷清,还真什么毛病,的确是一块好地方。
至于没人气,那还不好办?
商场改好了,就让赵大庆的广告公司帮忙在各路媒体上打打广告。
何况屋顶还能放铁架子呢,就像赵大庆最近忙活的那些户外广告的样式。
他也能在楼顶上做个四扇门板那么大的铁架子,在上面贴四张白铁皮,再刷上雪白的油漆,让人拿红漆写上桌子大的两排美术字,就写‘中关村电子市场’。
相信,哪怕远隔七百米,可电子一条街上的人,还是抬头就能看见。
那想租地方经营的人,还不跑过来看看?
这还不算,就连这个厂长干也是个实在人,基本上算是没心计的。
他连厂子已经对外承包过两次,一次比一次烂,亏损越来越严重,货物积压根本卖不出去,还欠了外债七十几万。
工人已经两月没拿到足额的工资,这些的情况都说了。
如今明显是把顾明海当成了救命稻草,刘厂长坦言说他们厂子已经赔不起了,才想把工厂出租的。
就惦记拿一笔钱先把欠工人的钱和外债给补上,然后希望租厂房的人能把厂里二百多工人帮忙安置一半,工资不低于工人原有工资,再按照合同付租金就可以了。
其他工人安置他可以找上级想办法。
就冲厂长这么实诚,顾明海也把这个开关厂看做自己碗里的肉了。
看完了场地,了解了足够的情况,就进入了谈判阶段。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年跟沙经理他们泡在一起,顾明海的手段不是厚道的厂长可比的。
他很有策略,看出厂长有点一根筋。
就先没跟厂长争执,对厂长开出的出租二十年,租金四百万,以及帮厂里还债,安置工人的要求,几乎都是一口答应。
厂长当然很高兴了,觉得他是个有实力,又办事痛快的大老板。
不但请客好酒好菜招待了顾明海他们一顿,而且马上就要签合同。
可顾明海却抻了一把。
对厂长说慢,他还要找人再好好核算一下,等凑够了足够的资金,再签合同。
然后回去他就找人帮忙了。
沙经理,赵大庆、齐彦军,这几个都是他邀请的帮手。
顾明海琢磨的招儿其实简单。
就是让这些人也去找这家厂子说要租厂房,并且放出口风告诉厂长,说顾明海的手里没有这么多钱。
然后就挨个去挑厂房的毛病,什么风水不好啊,地理位置不好啊,周围没什么人啊,总之就说这厂房干什么都不行,给开关厂的刘厂长开个极低的价格。
只要让对手的心乱了,厂长主动联系顾明海又联系不上,晾那么几天后。
然后等顾明海自己再去跟对方接触,估计厂长肯定招架不住。
肯定自己就把条件降低了。
对此,无论是沙经理,还是赵大庆,又或是齐彦军都是纷纷答应帮忙。
盛赞小顾算是出息了,这主意想得绝。
果不其然,一个月之后,开关厂的刘厂长真就上了当。
当消失了将近一个月的顾明海再联系他的时候,几乎已经绝望的他差点喜极而泣。
而顾明海在请客的时候向他哭穷摊牌,他也真当真了。
听顾明海说说他自己确实没那么多钱,而且现在买卖不好做,时间短了弄不好就赔钱。
他求爷爷告奶奶,凑来凑去,也就拿的出二百八十万来。
要是愿意呢,就把合同期限延长到三十年,他们签合同。
要是不愿意呢,那就吹灯拔蜡,买卖不成情意在。
于是厂长回去之后,认真考虑了几天,又经过最后的讨价还价,还是点了头。
双方就以二百八十五万的金额签订了二十五年的承包合同。
附加条件也有了一定的变化,顾明海不用再替开关厂还债,但需要聘用工厂三分之二的工人,至少一百五十人。
至于顾明海是怎么感谢几个老同事帮忙下局的,其实也简单。
除了请客之外,他不过是答应从沙经理手里买两箱酒水用于打点送礼,等商场装修之后,广告业务也会交给赵大庆的公司。
如此,这就是这笔大生意的全部幕后条件。
不过,哪怕是顾明海本人也不会知道,他所选择的这块地点,居然会成为中关村未来南部“黄金三角”其中的一角。
而他一手创办的中关村电子卖场,对于京城未来的年轻人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十几年之后,起码有几百万人在他创办的这家商场里买过人生的第一台电脑或是第一部手机。
而他今天所付出的二百八十五万,到时候顶多也就是这家商场四五天的租金。